标题:李可染《山水册页》,珍罕佳作! 内容: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 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齐白石的弟子。 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 43岁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 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 晚年用笔趋于老辣。 下面从庋藏多年先生的数百件作品中甄选诚献其晚年《山水册页》,以飨藏家。 39×65cm×8。 非专业拍照,图片仅供参考,所有藏品信息以实物为准。 △李可染《山水册页》39×65cm×8△李可染《山水册页》之一△李可染《山水册页》之二△李可染《山水册页》之三△李可染《山水册页》之四△李可染《山水册页》之五△李可染《山水册页》之六△李可染《山水册页》之七△李可染《山水册页》之八【题签】李可染山水册【题识】(一)三峡风情。 可染作于北京。 钤印:李可染、所要者魂(二)三峡帆影。 可染作于北京庽舍。 钤印:李可染、所要者魂(三)峰光帆影画图中。 可染于北京三里河。 钤印:李可染、所要者魂(四)革命圣地井冈山。 可染画。 钤印:李可染、所要者魂(五)峰高无坦途。 可染作于北京。 钤印:李可染(六)江山揽胜图。 写桂林月牙山襟江阁一景。 可染。 钤印:李可染、所要者魂(七)極峰飞瀑。 可染作于北京三里河。 钤印:李可染(八)飞瀑雄姿。 可染画于北京。 钤印:李可染二十世纪,在中国山水画领域能够承前启后、形成具有鲜明个性风格和时代特色的画家屈指可数,李可染就是其中一位。 李可染作为倡导“革新中国山水画”的大师,在他的山水画世界里黑与亮的辩证关系尤为重要,积墨法和“光”相融合也使得现代中国画坛更具活力,这些都为新时期山水画的向前发展奠定了基础。 李可染的山水画画意新颖,通过在写生中挖掘新的笔墨语言,形成了光效丰沛、墨气氤氲的美学特征,极大地推动了传统山水画的现代转型。 李可染以自己独特的艺术实践映照了中国山水画的转向与发展,提出“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等改革中国画的论断,开拓了中国绘画的新格局,构建了刚健清新、沉雄壮美的笔墨形式,塑造出了凝重深远的现代山水画风范。 从上世纪60年代初期,李可染开始在自然风景写生的基础上,超越对景创作,进入再创作的艺术境界,形成了成熟的李家山水面貌。 他自称进入了“采一炼十”的过程,在皴法、光的表现、构图和意境各方面创下了自己一套崭新的艺术语言。 李可染的再创作,大致有两条途径:一是完全脱离写生稿,画出心中所想;二是在写生的基础上,提炼、加工、强化感情因素,落实到视觉艺术效果上,犹如开采矿石,再用比采矿付出数十倍的努力,把矿石提炼成钢。 无论哪种途径,都是为了创造新的山水画意境。 本套《山水册页》应属于前述途径中的第二种。 是其“采一炼十”理论的极佳实践。 写景造物无拘无束,墨色纷披,笔走龙蛇,浑厚之极,华滋之极。 作品整体画风坚实而不失空灵,用笔力如金刚杵,这是他将魏碑汉隶篆书的书法金石意趣,融入于画面的结果。 画中山峰用笔沉着凝重,这种笔墨韵味与他的崇高壮美的美学风格追求相一致。 然而,凝重并不呆滞死板,笔下有如龙蛇游走之势,又注重浓淡水墨的相互调和,以逆光法点亮的山崖侧峰、山脚直树。 浓墨辅以花青绘出的乌黑巨峰,泉溪数叠而下,依山石形成一练练白瀑,这一留白在浓重的山峦反衬下分外夺目。 从此套册页依稀可见创作灵感来源于其笔下作品,如桂林山水、飞瀑图和井冈山等系列作品,差异略见于布局增删调动。 每册皆有题跋,在范宽式的饱满构图中采用画家晚年最常见的满幅式构图,充满范宽式全景山水的力量,亦给人以雄奇灵动之感。 除了构图之外,他还扬弃了中国山水画传统中既有的整套视觉符号体系,以融合中西的方式,通过对景写生与时代生活的体验,反复锤炼建构出全新的现代山水造型语汇,每一处细节符号都凝练得非常鲜明。 那些融入光色因素的逆光山体,白墙黑瓦对比鲜明的房屋,富有装饰韵律的树林,保留古意的扬帆轻舟及点景人物等等都烙上了李可染独有的印记。 仅此一套册页,即可窥见李可染山水画的艺术特色。 册页作品历来为画家上乘用心之作。 此册页更不例外,乃李可染立志“为祖国河山立传”的极精之作且先生极少有册页作品流于市场,堪为珍罕佳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此番面诸于市,极其难得。 识者当知。 发布时间:2024-08-05 08:15:35 来源:富达裕 链接:https://www.fudayu.com/p/1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