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陈少梅《 屏风仕女图》惊艳现世,绝美臻品 内容: 陈少梅先生的人物画,与其山水、花鸟同根同脉,风格清逸俊秀。 陈少梅画人物,多作仕女及文人雅士,其笔法来源于明代唐寅仇瑛二人,衣纹线条则吸取了北宋人物画中的减笔法,线条勾勒得干干净净、临风飘逸。 陈少梅作仕女向以精妙著称,其画工写兼备,创造了谨细清秀的艺术面貌,形成了自己寓柔秀于阳刚的清劲画风,于艺坛独树一帜。 下面从本人藏品中精选呈献陈少梅1944年作《 屏风仕女图》。 设色绢本。 99×43cm。 非专业拍照,图片未经任何艺术处理。 △陈少梅《 屏风仕女图》△陈少梅《 屏风仕女图》局部-1△陈少梅《 屏风仕女图》局部-2△陈少梅《 屏风仕女图》局部-3△陈少梅《 屏风仕女图》局部-4【题识】曾见仇实甫仕女画略仿其意。 甲申春日少梅陈云彰。 【钤印】云彰(白文)、少梅(朱文)陈少梅堪称民国时期最为年轻有为之画家,是当时湖社画会最年轻之成员。 启功先生曾称:“我比少梅先生虽仅小两岁,但学画时望先生之作品,已如前辈名家,可见他成就之早。 ” 陈少梅上承马远、夏圭、郭熙、浙派戴进、吴伟衣钵,兼师周臣、唐寅、仇英,一生转益多师,能工能简,水墨与重彩并长,山水、人物、花卉和书法均有一定造诣,为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奠定了宽厚的基础。 「绘画先临古学古,仿古而后创新」是陈少梅的绘画之路。 少梅先生进入四十年代,由于卖画生活的影响,他的选材仍然限于山水和历史人物,但是画风有了新的变化,艺术技巧也益臻成熟。 山水已渐渐脱去郭熙的痕迹,更倾向于马、夏和浙派画风。 人物工如仇英,放近吴伟,无不精能。 本幅《 屏风仕女图》中可见一斑。 在此幅《 屏风仕女图》中,从题识中可知,仕女取法明代仇英。 用笔细致流畅,画风柔秀淡雅。 仕女服饰及生活用品方面也可看出此图为明代场景。 画中可见仇英工笔重彩人物仕女画的典型特点:图中仕女形象精确生动,工细雅秀,人物线条流畅,赋色鲜艳清丽,在绚丽中呈现精细、粗劲、灿烂、清雅等变化,可见画家娴熟、高超的画艺。 画面主体仕女人物的衣、裙、服饰、发髻上的配饰,刻画十分细腻。 家具及背景屏风,以界画的方法勾画,一丝不苟。 画面墨色的湖石,采用小斧劈皴法,方硬嶙峋,富有质感。 掩映着盛开的花卉,两三杆青翠欲滴的翠竹,穿插其中,互相掩映。 一切以截景的方式表现,恰当的营造出生机盎然的春日景象和氛围。 虽是名为仿仇英,但不落窠臼。 画中处处体现出陈少梅仕女画的笔墨特质。 晚清至民初的仕女画,或纤弱病态、气格低靡,或流于粗俗、略无可观。 而陈少梅的仕女画,展卷一看,清雅超凡,观者如沐竹下清风,秀逸之气浸人肌骨。 此幅精作墨韵洁净,绘制精雅,意境超逸,为其上世纪四十年代仕女画精品佳作。 将人物置于山水、竹石之中,既增加了情趣,也发挥了他擅画山石竹木的特长。 画中所绘为仕女「焚香弹琴」场景。 弹琴的时候燃香,从古至今,从宫廷到民间,都有焚香抚琴、吟诗作画的习俗。 构图巧妙,更注重营造画面的氛围和情境,一幅之中可见山水人物花鸟。 画屏内山水构图似是元代四大家之一倪瓒的《容膝斋图》,不同的是以小青绿画法写之。 玉兰树的长势自右向左朝画面中心延展,与四周湖石、屏风等景致在形式上构成一种内向的合力,使画面的主体部位十分醒目,宾主有序,构图繁简相辅相成,将草木自馨、泉石为乐的卓然高致焕发出来,充分体现了陈少梅驾驭构图和处理人物与景物的高超技艺。 画中象征着芳香情思令人心仪的紫玉兰灿烂盛开,与仕女的优雅气质交相辉映,为此作又一神来之笔。 可谓更令人:驻足花树之下,渐染含韵之香。 陈少梅的仕女画虽然留存较多,但如此幅这样的仿仇英《 屏风仕女图》为目前首度面世。 堪为陈少梅艺术鼎盛时期仕女画的绝美臻品。 识者当之! 发布时间:2024-09-10 08:06:12 来源:富达裕 链接:https://www.fudayu.com/p/1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