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元代十大画家传世名作欣赏 内容: 1. 《青卞隐居图》△王蒙《青卞隐居图》纵140. 6厘米 横42. 2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青卞隐居图》被誉为“山樵平生第一得意山水”(黄鹤山樵为王蒙的号)。 画作以高远法布局,干、湿笔共用,水、墨法并施,描摹出千岩万壑峥嵘崔嵬之景,极尽卞山雄伟奇崛、蔚然葱茂之势。 全作山势俯仰有致、气脉流畅贯通、笔墨飞动恣肆,元气磅礴,纵横潇洒,展现出王蒙“五百年来无此君”的笔墨修养,也为明清以来的山水画发展,提供了多种可供探索的方向。 2. 《清江春晓图》△吴镇《清江春晓图》纵114. 7厘米 横100. 6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本幅以长披麻的笔法皴画山石,笔力圆劲。 渍染多用淡墨,清淡雅逸。 画树木、屋宇、人物用笔粗壮,笔锋微秃,虽每一笔并不紧密连接,但意趣已足,也许是画法中的「意到笔不到」,并且全幅具有豪迈的气势。 3. 《渔庄秋霁图》△倪瓒 《渔庄秋霁图》纵96. 1厘米 横46. 9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渔庄秋霁图》绘太湖一带秋日雨过天晴之景,是体现倪瓒“高逸”绘画理念与风貌的典型作品。 图中近景嘉木形癯神傲,中景湖水一尘不染,远景峦渚连绵逶迤。 全图笔墨疏简,呈现平淡萧瑟、荒寂枯远的疏离意境。 清人布颜图称倪瓒之画“冰痕雪影,一片空灵,剩水残山,全无烟火,足成一代逸品”。 综观此作,可谓实至名归。 4. 《天池石壁图》△黄公望《天池石壁图》纵139. 4厘米 横57. 3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天池石壁图》是黄公望绘写苏州天池山的数本画作之一,被专家定为“国宝”级文物。 画中巨石堆叠,林木苍秀,墨笔点染间淡施色彩,乃黄公望“浅绛设色”的典范作品。 在现有的诸本《天池石壁图》中,公认以此本为最佳。 其不仅展现了黄公望颢气充涌、混沦苍茫的笔墨特色,也令天池石壁走出吴中,走进了永恒的历史长河之中。 5. 《秋江待渡图》△盛懋《秋江待渡图》纵112. 5厘米 横46. 3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秋江待渡图》被专家定为国宝级作品。 画绘意境清幽的秋江景色,远景山峦起伏,中景澄江如练,近景一儒一童远眺江舟,点明画作主旨。 全图用笔疏简,运墨严谨,既显雄浑细密,又不失生活气息,恰如鉴藏家张珩所言:“作家士气咸备,是其(盛懋)佳作。 ”6. 《水村图》△赵孟《水村图》纵24. 2厘米,横120. 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水村图》是元人赵孟为友人钱德钧而作。 图成之时钱氏还未归隐,十二年后钱氏隐居分湖(今汾湖,浙江嘉善、江苏吴江分界)“依绿轩”,竟发现此作与眼前风景极为相似,不禁作跋文感叹好友师法造化之功力。 此作是山水画从宋代重布景到重抒情,从繁山复水到简率清逸风格转变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对元代山水画整体风格的形成有着直接影响。 正如董其昌所赞:“此卷为子昂得意笔,在《鹊华图》之上,以其萧散荒率,脱尽董、巨窠臼。 ”7. 《浮玉山居图》△钱选《浮玉山居图》纵29. 9厘米 横98. 7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浮玉山居图》是钱选隐居于家乡霅川(浙江湖州)时,绘写浮玉山清润秀丽之貌的画作。 画中浮玉山峰石嶙峋,云雾氤氲,蒹葭环绕,山下湖水留白而成,渺无际涯。 此图突破青绿山水画重勾勒与设色的传统,七分用墨,三分设色,意境苍古而笔墨富有新意。 画中所钤鉴藏印达数百方,数量之多实属少见,更说明此图别具一格,确属佳作。 8. 《云山图》△方从义《云山图》纵26. 1厘米 横144. 5厘米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云山图》是道士画家方从义描绘烟雨云山的作品。 图中自形体清晰的楼阁层林,到隐约可见之云峰岚霭,再渐次转变为大片的虚空溟蒙,由实至虚,过渡自然,展现出画家将道家之阴阳观和超以象外的哲学思想与绘画笔法巧妙结合的尝试,也表达了画家“欲寻仙隐共留题”的浪漫。 9. 《晴川送客图》△赵原《晴川送客图》纵95. 3厘米 横35. 2厘米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晴川送客图》乃画家赵原(原名赵元)所绘,是一幅曾被仿制并留下可供查考的记录的画作。 该作现存两本,一为真迹,一为民国时期的收藏家谭敬以“倒棺材”的手法仿制的伪作。 此类仿制、作伪现象,给书画鉴定与研究造成了极大困扰,此图作伪的年代较近,有据可查,从而为今人了解复杂的作伪现象,以及赵原画作的鉴定提供了宝贵资料。 10. 《秀野轩图》△朱德润《秀野轩图》纵28. 3厘米 横210. 0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秀野轩图》是朱德润为隐逸名士周景安的秀野轩作画、题记的书画合璧之作,被专家定为国宝级作品。 画中秀野轩背倚锦峰,面揖丽泽,左靠天池之阪,右邻渺茫川泽,极好地还原了山川实景。 朱德润的传世画作稀少罕见,该卷诚如清代藏家高士奇所言:真吉光片羽也。 发布时间:2025-01-08 08:16:06 来源:富达裕 链接:https://www.fudayu.com/p/2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