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马奈油画《吹笛少年》赏析 内容: 画中描绘的是近卫军乐队里的一位少年吹笛手的肖像。 画家在探索形与色的统一时,注意到人物个性特征的刻画。 在色彩上追求一种稳定的、几乎没有变化的亮面,然后突然转入暗部,将人物置于浅灰色、近乎平涂的明亮背景中进行描绘,用比较概括的色块将形体显示出来。 在这幅画中没有阴影,没有视平线,没有轮廓线,以最小限度的主体层次来作画,否定了三度空间的深远感。 杜米埃说过马奈的画平得像扑克牌一样。 △马奈油画《吹笛少年》160×98cm马奈早年受过学院派的六年教育,后又研究许多历代大师的作品。 他的画既有传统绘画坚实的造型,又有印象主义画派明亮、鲜艳、充满光感的色彩,可以说他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画家。 他的作品(尤其是肖像画)很自然地反映出了人物的性格和心理。 《吹笛少年》用几乎没有影子的平面人物画法,表现人物的实在,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马奈的才气和自负感。 此画明显带有日本浮世绘版画的影响。 《吹笛少年》这幅油画,展出在1866年的沙龙,是马奈的杰作。 在当时的法国,西班牙事物、西班牙风格十分流行。 艺术界不单出现了不少以西班牙生活为题的作品,也有不少人借鉴西班牙艺术家的成就。 马奈同样如此,很早就描绘过西班牙女性、西班牙演员、西班牙斗牛。 他那幅色彩斑斓的《巴伦西亚的洛拉》(1862年),激发起波德莱尔的灵感,赋诗赞颂它。 另一方面,西班牙画家也给了他极大的启示,委拉士开兹称得上是他心目中的理想人物。 《吹笛少年》与委拉斯贵之的名作《小丑巴勃罗-德-巴拉多利德》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单纯的构图就模仿了先辈的做法。 在空无所有的背景上,浮现着穿制服的吹笛少年。 少年的形象由干净利落的笔触塑造而成,大红、金黄、黑、白等响亮的颜色形成美妙的组合,纯净的黑白两色更使画面显得十分明快有力。 这幅极为完整和谐的作品,充分体现出马奈塑形运色的精湛功力。 但这幅画最有意义的地方不在上述情况,而在处理人物和空间的态度。 自文艺复兴以来,画家一直致力在二维平面上创造出三维的立体人物和深度空间,可马奈的作品却呈现出回归平面的趋势,而回归平面正是西方现代绘画的一个重要特征。 马奈放弃利用侧光突出立体感的传统方式,让正面的光直射在少年的手、脸及身体上,从而减少明暗的变化,也就减少了立体的效果。 虽然个别地方仍有投影,仍有立体的暗示,但就总体而言,由纯净的色彩描绘的少年形象,显得相当平面化。 这平面化的形象,像剪纸一样贴在同样没什么纵深感的虚拟背景上。 这一切,在当时的画坛上,是十分新颖的东西。 难怪库尔贝这位老一代的大师,会敏锐地指出它像扑克牌的黑桃皇后,谁都知道,扑克牌的图形是平面性的图形。 正是这种新颖的特点,显示出对文艺复兴以来确立的神圣法则的挑战。 在这个意义上,即使马奈不愿意,他不得不接受革命者的称号。 发布时间:2025-04-03 08:12:28 来源:富达裕 链接:https://www.fudayu.com/p/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