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苏轼《寒食帖》高清完整版 内容: 《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诗帖》或《黄州寒食帖》。 是苏轼撰诗并书,墨迹素笺本,横34. 2厘米,纵18. 9厘米,行书十七行,129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那时苏轼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作了二首五言诗:“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此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 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 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 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 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 《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 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 正如黄庭坚在此诗后所跋:“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 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苏轼《寒食帖》高清完整版。 请将手机打横观看。 历代鉴赏家均对《寒食帖》推崇备至,称道这是一篇旷世神品。 南宋初年,张浩的侄孙张演在诗稿后另纸题跋中说:“老仙(指苏轼)文笔高妙,灿若霄汉、云霞之丽,山谷(指黄庭坚)又发扬蹈历之,可谓绝代之珍矣”。 自此,《黄州寒食二首》诗稿被称之为“帖”。 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则在帖后题曰:“余生平见东坡先生真迹不下三十余卷,必以此为甲观”。 清代将《寒食帖》收回内府,并列入《三希堂帖》。 乾隆十三年(1748年)四月初八日,干隆帝亲自题跋于帖后“东坡书豪宕秀逸,为颜、杨后一人。 此卷乃谪黄州日所书,后有山谷跋,倾倒至极,所谓无意于佳乃佳……”为彰往事,又特书“雪堂余韵”四字于卷首。 苏轼对黄庭坚书法的评语,认为其结字过于狭长,外观犹如”树梢挂蛇”。 不过,东坡也在自己书法中加入此种结字,以增加章法的跌宕变化。 黄庭坚以”石压哈蟆”来形容苏轼书写时,经常出现的横扁结字。 根据黄庭坚的说法,东坡不善悬腕,故书写时的活动范围较局促,单字的右侧不易开展,如戈笔就容易成为病笔,形成”左秀右枯”的状况。 然此现象就如”西施捧心而颦”,虽然是缺点却也是其书作之特色。 ”衔纸”二字悬针笔法,极其生动,可知苏轼并非不能悬腕。 作品用笔的厚重来自颜真卿的影响,”水”字的捺笔动作可见一斑。 因为有诸家的称赏赞誉,世人遂将《寒食帖》与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唐代颜真卿《祭侄稿》合称为“天下三大行书”,或单称《寒食帖》为“天下第三行书。 ”还有人将“天下三大行书”作对比说:《兰亭序》是雅士超人的风格,《祭侄帖》是至哲贤达的风格,《寒食帖》是学士才子的风格。 它们先后媲美,各领风骚,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书法史上行书的三块里程碑。 发布时间:2025-04-19 08:06:11 来源:富达裕 链接:https://www.fudayu.com/p/3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