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王维的《伏生授经图》到底什么来头? 内容: 宋元名画的珍罕程度,早在宋元时期就十分名贵,一般多为皇家内府珍秘。 延之明清至近代,宋元名画几乎是难得一见。 唐代著名田园派诗人王维,传其善写山水、人物,笔墨“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意境“自然清新,淡雅脱俗”。 由于唐代帝王信奉佛教,一时间,全国上下虔诚礼佛教徒如云。 唐人写经之体,以及经生书写水准之高,早为后学者所顶礼膜拜。 不少文人士大夫也四方寻觅唐人写经,置于案头欣赏临摹。 △(传)王维《伏生授经图》(局部)王维,字摩诘,是盛唐时著名诗人、画家。 官尚书右丞,山西祁县人,晚年归隐陕西蓝田辋川。 王维平素喜参禅理佛,深通佛家思想,故世尊“诗佛”。 虽喜参禅理佛,然禅诗却写得很少,他只不过是将禅中之意,融入其艺术画境中。 说王维是伟大的“田园派”诗人,一点都不为过。 他生逢唐代盛世,对做官名利并不太看中,喜游历名山大川,所到之处,必吟诗作画。 写下了不少千古绝唱的田园好诗,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尚存先生诗歌400余首,收入《王右丞集》中。 然据权威机构统计,王维存世的绘画作品(传),不足七幅,且不少收藏在国外。 从王维的绘画“真迹”来看,一般都有明显的标注“传”字——这并不是说专业鉴定字画水平不权威,而是毕竟王维的绘画作品已经历了1000多年,要想直接标明“真迹”,的确有些不严谨,标注“传”王维绘画一说,还是相对稳妥的。 唐五代两宋的绘画笔墨,多为无款。 且不说唐代绘画,仅看五代、两宋绘画,能有明确作者姓名款字的也绝少。 而像王维这样一位鼎鼎大名的著名人物,绘画真迹能存世的,可谓寥寥。 《宣和画谱》中,王维山水与李思训、李昭道、王洽等,同一并入内府收藏。 明文嘉《钤山堂书画记》曾载,亦指明权重朝野的严嵩喜收藏,十分痴迷历代翰迹名画,命府中心腹广为搜罗。 据载,仅王维画迹,其府就藏有四幅,分别是《三峡图》《雪溪图》《辋川图》《写伏生像》。 (书中有一注:《摩诘本辋川图》,图与旧传辋川不同,乃郭忠恕所摹也,笔法高古,尝在吴中见之。)严嵩收藏的这幅王维《辋川图》,虽非王维真迹,但也是名家所仿,艺术价值应该很高。 前面也提到,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按理说,这幅图应该是其晚年创作的。 郭忠恕是北宋画家,山水、人物皆精,崇拜王维田园笔墨,画树似摩诘,石近李思训。 这也使我联想到了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珍藏的一幅王维的《伏生授经图》,它是日本著名收藏家“爽籁馆”主人阿部房次郎的珍藏。 这幅王维《伏生授经图》(传),应该是其最为著名的人物之一了。 画中儒生,就是汉初山东济南人伏生,伏生为秦博士。 秦始皇坑儒焚书,伏生冒死将《尚书》藏于壁中,方使儒家经典得以保存,功莫大焉! 王维这幅《伏生授经图》(传)(见上图),设色绢本,25. 4×44. 7厘米,今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画面中的老叟,白髯清癯,仙容神俊。 头着方巾,薄纱披肩,盘坐蒲团上,手扶案几理整卷籍。 应该看得出,画中的老者,就是伏生,虽感精神矍铄,然毕竟是九十高龄的老人,画中仍现面容疲惫、倦衰的感觉。 王右丞存世人物绝稀,但就此一卷,便可看出画家精深的笔墨造诣,以及渊厚的艺术修养,丝毫也看不出画家一丁点的浮躁之气。 刚柔相济、圆劲流畅的铁线勾勒,足见画家笔墨内涵非凡的功力。 画面着色无多,运笔简逸而生动,清雅间不失宁静。 人物开脸给人以高古儒雅、素容荡俗的仙气。 整幅画面构图精逸,用笔简静古拙,写实之力出神入化,已臻妙境。 有趣的是,明相严嵩所藏《写伏生像》,是否就是这幅《伏生授经图》(传),也不敢轻下结论。 待后考。 明董香光尊王维为“南宗之祖”,认为“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 图卷入宋内府,上有高宗题:“王维写济南伏生”,画钤宋内府乾卦印和“绍兴”玺等收藏印。 又经后诸多名贤层层题跋,并著录多种典籍,可喻流传有序! 发布时间:2025-05-01 08:06:11 来源:富达裕 链接:https://www.fudayu.com/p/3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