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齐白石《玉兰蜜蜂》真伪鉴别 内容: 下面这两幅对比图,构图类似。 因为白石先生是大画家,同时他也靠着卖画养家糊口,所以有这样的情况:人们喜欢上某幅画,就反复来求白石先生给画同样的。 这样白石先生反复画同一构图的情况就不能排除了。 △真但是在同样的构图里面,我们会发现一些问题。 我们拿这幅真迹和疑伪作品做对比,不一样的地方,最主要的可能就是上面点缀的这只蜜蜂。 在真迹里面,蜜蜂是一个工笔的,而疑伪作品里,蜜蜂是写意的(上图)。 写意的蜜蜂略微有一些问题:△假翅膀画得太实了。 白石先生若是画写意蜜蜂,翅膀不是疑伪作品里蜜蜂翅膀这么个写意法,而是用淡墨画一圈儿之后,用浓墨在翅根上一点,让它自然渗开。 所以,白石先生画出来的蜜蜂,有翅膀扇动的感觉,而不是疑伪作品中这样一笔一笔地、仔细地把翅膀扫出来。 这一点是非常存疑的。 我们再看落款。 真迹和疑伪作品都是简单的名号款,这叫“穷款”。 但是位置上,二者有所不同。 真迹的款,落的位置非常自然,印章的位置也很自然。 但是疑伪作品,款的位置紧紧地挤在了右下角。 这个章子到底算名章呢,还是算压角章呢? 非常尴尬,有些别扭了。 这是第二点。 疑伪作品在枝条的最顶端有一处淡墨的痕迹。 这就非常奇怪了。 这不是一笔画成,而是有修修补补的嫌疑。 作者至少是觉得落笔之处不太扎实,需要修补一下痕迹。 复笔,即重复的笔道,也是鉴别真伪的依据之一。 我们对比看开放的大玉兰花的花托(左下图)。 疑伪作品里,右上边的花托,明显有复笔。 就是一笔没画好,再来一笔。 白石先生从来不在一笔之上再叠加一笔。 他的理念是:这一笔如果说画得有些欠缺,那就额外再起一笔。 这就像同一个饺子,我们不能两次吃它,如果没吃饱就再吃一个好了。 再对比看左上角这些花骨朵。 花骨朵下边都要有赭石色的花托。 白石先生下笔画花托的时候,一般都是“藏锋”——把锋芒收一下,不那么锐利。 而疑伪作品中每个花托下笔基本上都是露锋,没有藏,很尖锐的小锋角都有。 这和白石先生的画风是不相符的。 对比一下重墨画的枝条就会发现:疑伪作品用墨明显地“干”。 这种“干”不是干燥。 中国画评价笔墨好,有一句话叫:“干裂秋风”,同时还有一句话叫:“润含春雨”。 真迹的枝条完全符合这两点,“干”不是纯粹的干,还有“润”包含在里边。 我们再对比一下印章的颜色,两个印章的颜色有明显的区别。 除了色差因素之外,白石先生用的印泥颜色是有个人偏好的。 简略地说,可以这样来区分:印泥的红色偏紫,可能就有问题;而红色偏黄,相对来说要靠谱一些。 这张疑伪作品还有最致命的一个破绽。 我们对比左上角的花骨朵(见上图)。 在真迹上,花骨朵前边穿插了一根枝条,因为遮挡关系,所以枝条后边的花托画成了上下两部分。 再看这张疑伪作品,同样是这个花托,花托也画成了上下两部分,但是枝条并没有伸过来,遮挡关系并没有形成。 疑伪作品以真迹为母本,照猫画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此处就是这张疑伪作品最致命的硬伤。 发布时间:2025-07-04 08:10:38 来源:富达裕 链接:https://www.fudayu.com/p/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