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齐白石《桃源山水》真伪鉴别 内容: 《桃源山水》的真迹,现在珍藏在北京画院的齐白石纪念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真迹。 下面这两幅图我们一对比就会发现,疑伪作品总体的调子过于明艳,而这种艳不是一种可爱的艳,而是一种“俗艳”。 △《桃源山水》真迹原图再看山的层次(见下图)。 与真迹相比,疑伪作品的层次,在最后边花青色的远山之后,又用淡赭石色加了一层,层层叠叠,就显得有些画蛇添足了,这就是琐碎。 而这种“碎”在白石先生的画里很少出现。 因为白石先生画的是“大写意”,“大写意”是用最简的笔墨表达最丰富的意蕴,而不是用最丰富的笔墨表达丰富的意蕴,这是一种绘画理念。 △疑伪作品同样是勾近处的山头,两相对比,很多出细节就看出来了。 线条的力度之间,差距也是非常大的。 最吸引人目光的,大概就是画里面的桃花。 疑伪作品的桃花,是先染一个地子,再用浓的红色点。 但是您仔细看看这些桃树,会发现有一个特点:那是用一种类似于圆形的边缘一点一点勾勒出来的,远看就好像是一坨一坨的杨梅。 再看真迹的边缘,都是非常自然的,不是那么的圆,也不是那么的方。 再加上颜色绝不是越浓重越好,疑伪作品中桃花红色有点过重,太重就有点笨了。 什么叫自然,什么叫刻意? 一对比,区别还是非常明显的。 △左:真迹局部   右:疑伪局部白石先生在很多画里都用赭石色。 同样都是赭石色,一对比,我们就能看出疑伪作品用的赭石“火气”太重。 什么叫“火气”? 就是太新鲜了。 其实可以往赭石里掺一点墨压一压,让它平抑一点。 真迹里的赭石色都比较沉着,这种“火气”在疑伪作品里就比较突出。 最后看款字。 疑伪作品上篆题了四个大字“桃源胜境”。 这四个字疏漏之处很多。 尤其是“境”字的最后一笔,很不舒展地加了一个小弯儿。 白石先生的篆书是学《天发神谶碑》和《祀三公山碑》把篆书“化圆为方”,笔画趣味很坦荡、很直接,绝不会在最后一笔出现这种不尴不尬的小弯儿。 这种舒展不开的小家子气,在白石先生真迹里是没有的。 注:上文出自【齐白石艺术欣赏与真伪鉴别】 发布时间:2025-09-27 08:06:06 来源:富达裕 链接:https://www.fudayu.com/p/4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