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齐白石亲自为学生陈大羽订润例做推介 内容: “下笔之超雅,陈生过我。 ”1947年,画坛名宿齐白石看到学生陈大羽画艺大进后,在他的画上如是题字盛赞。 能荣列齐白石门墙,是陈大羽一生之幸,决定了其在大写意花鸟画方面大放异彩。 当然,他所结交的师友远不止如此,刘海粟、诸乐三、王个簃、黄宾虹、李可染、陈半丁、谢稚柳、唐云……都在他的人生历程中留下深刻的痕迹。 陈大羽《枇杷》艺术踪迹1935年 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中国画系,师从马公愚、诸乐三、王个簃等人。 1936年 经刘海粟校长审定,七幅作品入选“现代绘画展”,赴南京展出。 1946年 拜师齐白石,致力于大写意花鸟画的创作,并兼及山水、书法、篆刻。 1948年 受刘海粟之邀任上海美专国画系写意花鸟画讲师。 1956年 和李可染一起赴浙江、四川写生。 1958年 任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 20年后,再次出任南艺教授,并任美术系主任。 陈大羽《鸡》白石老人赞“大羽弟应得大名”1944年暑,陈大羽得机缘赴京携画向艺术泰斗齐白石老人求教。 白石老人对后辈满怀爱才之心,在陈大羽的画作上题字:“赵、吴以后,独见陈君。 ”(赵指赵之谦,吴指“吴昌硕”)得到白石老人的鼓励之后,陈大羽信心倍增。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后,白石老人对陈大羽愈发喜爱,有意收其为徒。 他觉得“汉卿”(陈氏此前以此名行世)这个名字使用的人较多,为其改名翱,字大羽。 这年底,陈大羽迁居北京,次年正式拜师白石门下。 “论艺术要能有天分过人,有此画鸡之天分,天下人自有眼目,况天道酬勤,大羽弟应得大名。 ”白石老人还亲自为陈大羽订润例,积极推介其艺术。 陈大羽之所以能取得那么高的成就,显而易见,这与他能走出岭南、在更广舞台结交名师有很大关联。 陈大羽 1977年作 傲霜秋菊图陈大羽艺术成就与走出岭南有关过去学界对陈大羽先生艺术的研究比较集中在写意花鸟画方面。 又由于他以画鸡著称于世,几经传颂后,在一般观众脑海里就难免留下了概念化的印象,一提陈大羽就只联想到他画的鸡。 其实,陈大羽是一位技艺非常全面的画家。 除了花鸟画,他的山水与人物画亦造诣精深,书法与篆刻也相当不俗。 陈大羽先生之所以能取得那么高的成就,显而易见,这与他能走出岭南、在更广舞台结交名师有很大关联。 他和林风眠、关良等一大批走出岭南的艺术家一样,在岭南之外获得了盛名。 但我们发现,在民国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画界一般不会在意他们的广东籍身份。 比如林风眠,艺术界都是将把他作为全国范围内的一代宗师来看待,而不会注意到他是广东人。 艺术界的这种地域观念的觉醒是改革开放之后的事情,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这段时期里,各地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美术也不例外,所以才会有艺术资源的本土意识,强调并突出艺术家的籍贯与身份是一例,各地争相打造画派也是一例。 其实,广东在梳理、研究、整合本土美术资源方面,相比于其他地方做得并不充分,学术上仍有许多空白点。 比如林风眠,我们是最近十来年才开始推崇他的,关良也是如此,时间上都比较滞后。 就是现在,估计岭南很多人也未必认可关良的戏剧人物。 为什么有那么多岭南艺术家走出去呢? 很多人会归咎于岭南艺术与文化环境不理想。 但我认为,这还是源于北方占据了太多文化资源,这与岭南文化的优劣无任何关系。 而我们的艺术生态,又一向与政治靠得极为紧密,政治最终决定了艺术与文化资源的配置。 所以,在岭南艺术家走出去这个问题的讨论上,我们应最终回到艺术与文化资源配置的均衡化,而非地域文化的孰高孰低。 发布时间:2025-11-03 08:10:41 来源:富达裕 链接:https://www.fudayu.com/p/5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