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赵国经、王美芳工笔人物《金陵十二钗》欣赏 内容: 赵国经、王美芳合作工笔仕女画,始于198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 这一年,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画院院长会议,其中一项工作是组织画家构思新作。 当时,天津画院院长邓家驹请赵国经、王美芳创作一幅工笔人物画。 画什么呢? 成交价:1644. 50万拍卖时间:2014-05-24在经过多年的艺术创作实践后,他们觉得应该从古代仕女人物画上开掘出属于自己的艺术天地。 喜欢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赵国经,想到了“金陵十二钗”之一的王熙凤。 经过一番构思和创作,《王熙凤》问世了。 王美芳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适合工笔仕女画表现的题材,便与赵国经合作,凭着一种热情踏上“仕女画”之路,将“金陵十二钗”中的人物全部搬上画面。 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一种被美术界定义为“新仕女画”的画作诞生了。 △赵国经王美芳《金陵十二钗之妙玉》△赵国经 王美芳《金陵十二钗之黛玉》△赵国经 王美芳《金陵十二钗之宝钗》△赵国经 王美芳《金陵十二钗之秦可卿》工笔仕女画是中国画的一个范畴,历史上尽管有仇英、唐寅等名家涉足,但其始终不能与山水画、花鸟画、一般意义之人物画比肩。 在这样一个题材极狭隘的领域里要画出一片新天地实属不易,但赵国经、王美芳却对此有坚定的信念,他们认为古装仕女画同样需要贴近生活,需要反映时代的审美风尚。 任何题材,任何画种都有“质文代变”的性质。 △赵国经 王美芳《金陵十二钗之史湘雲》△赵国经 王美芳《金陵十二钗之元春》△赵国经 王美芳《金陵十二钗之探春》△赵国经 王美芳《金陵十二钗之迎春》赵国经、王美芳的仕女画,正是将艺术理想构筑在当代审美品格的基石之上,确立了他们全新的价值观及艺术视野。 一方面继承了传统仕女画对文学意蕴的重视,另一方面又摒弃传统仕女多愁善感的特征。 将西洋画的观念和技法融入到仕女画的创作中,进而将鲜明的时代感、文学性、抒情性也灌注到作品中去,大大提高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并使作品具有古朴与现代二重旋律。 正是有了古朴与现代的双向延伸,才使他们的“仕女画”有了别样的面貌,形象端庄健康,充满青春活力,不乏当代女性的气息与风采。 △赵国经 王美芳《金陵十二钗之惜春》△赵国经 王美芳《金陵十二钗之李纨》△赵国经 王美芳《金陵十二钗之巧姐》△赵国经 王美芳《金陵十二钗之王熙凤》这套《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是赵国经王美芳创作得唯一一套完整的十二金钗工笔仕女作品,经过多次的参展出版,流传甚广。 面对这套作品,似乎可以走到金陵十二钗身边,于假山秀水,楼台亭榭之间,同喜同悲。 元春的高贵、熙凤的精明、黛玉的忧郁、探春的能干、妙玉的孤傲、李纨的冷寂都表现得恰到好处。 她们的肌体里流动着清新的血液,透过宣纸发出一种芳香,播散在周遭的空气中间。 一颦一笑,一嗔一怒之间,呼之即出。 赵国经1950年生于河北景县。 1976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 王美芳1949年生于北京。 196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 发布时间:2025-11-10 08:10:07 来源:富达裕 链接:https://www.fudayu.com/p/5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