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潘天寿《松荫观瀑图》欣赏 内容: 潘天寿《观瀑图》作于1944年。 1942年秋,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潘天寿先生随浙江省政府机关辗转来到云和。 1943年10月,浙江省文化运动委员会在云和县成立,潘先生被选为常务委员,省会名流还有余绍宋、严北溟、杜佑周等同时当选。 至1944年赴重庆前,潘天寿与余绍宋、顾西林、阮毅成等一批著名的文化名人云集云和,他们通过报刊、书画和文学作品宣传进步文化,宣传抗日救国,为民众提供了大量抗战信息,激励民众的爱国热情发挥了不少作用,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食粮。 全省梨园名流也纷纷来云和献艺,使云和文化生活空前活跃。 △潘天寿《松荫观瀑图》尺寸:99×62cm由于连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潘先生一度精神不振。 在云和这段时光里,潘先生心情舒畅创作了许多重要作品,《秋酣》、《观瀑图》、《山斋晤谈图》、《松》、《竹石》等名作,都是云和时期所作。 潘天寿用墨,枯湿浓淡均见深厚的传统功力,尤其是泼墨,更是元气淋漓,深得苍茫厚重之致。 用色则古艳淡雅,超尘绝俗。 他的用笔曾吸收石涛的破墨洇化,干湿互用,造成淋漓酣畅的水墨效果。 △潘天寿《松荫观瀑图》局部 1【题识】1. 清游最爱梦中山,怪壑奇崖笔外扳。 又见水晶帘不卷,从天摇曳到人间。 毅成学长兄属画,即请正可。 三十三年春初,寿于云和。 2. 飞瀑二字误,又见灯下,又记,阿秃草草。 【印文】寿、阿寿、天寿、天、懒道人、潘(押)【题签】松阴观瀑图,潘天寿先生山水精品,汪子得于杭州,庚子冬锴假归饱观百日并题签。 通过对古松、巉岩、流泉、山花野草的描绘,创造了一个诗意盎然的画面,古松老干刚劲如铁,虽有枯枝,但仍然黛色参天,郁郁葱葱。 画幅右边岩石,形象奇特。 上下两部分的山石遥相相呼应,中空处留白有落款,整个画幅的结构颇具匠心。 △潘天寿《松荫观瀑图》局部 2底端的石块上一人端坐松下,古松树身自中向右上角倾斜,树帽自右向左侧延伸,将势收回。 树身及岩石的主要轮廓线,与自右上角来的雨后溪流,在相接未接之间。 树身左边,溪流之下同样留有空白。 由于主体景物置于上下两侧,画家在中空处题款,造成了整个画面的均衡。 其构图之大胆奇崛,总给人一种强劲有力的新鲜感,而颇具结构美。 这幅画不只是大自然永恒和旺盛生命力的颂歌,而且也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古老文化的象征表现,它以其强大的生命力震撼人、鼓舞人。 本站藏品△潘天寿花鸟画《兰竹梅图》,形简而意远! 【查看详情】 发布时间:2025-11-15 08:14:59 来源:富达裕 链接:https://www.fudayu.com/p/5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