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范曾书法作品《朱熹诗》,观书有感 内容: 范曾,字十翼,别署抱冲斋主,中国当代书法家,范曾提倡“回归古典、回归自然”,身体力行“以诗为魂、以书为骨”的美学原则。 下面为中国名人字画网收藏的范曾书法作品《朱熹诗》,出自《观书有感》。 十冀范曾。 4尺。 题识: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手机简单拍照,图片未经任何艺术处理。 未装裱。 本站藏品▲ 范曾书法作品《朱熹诗》4尺▲ 范曾书法作品《朱熹诗》局部图书法风格中国书画同源。 范曾先生,不仅重于绘画,他在书法方面也深有研究,功底深厚。 他的书法运笔灵感来自于他的作画的笔法,字体仙风道骨,潇洒俊逸。 他的字中有他的心境,有他对艺术的感受、有他用笔的习惯、有他配画题签的需要。 范曾的书法,有清新之气。 洒脱飘逸,毫无拖泥带水之感! 在他的楷书中还有一些特点是顿挫与平缓的变化、粗画与细画的变化和延长与缩短的变化。 顿挫与平缓的变化在范曾楷书中始终存在,这也成了他的书法的一个特征。 其顿挫与平缓的对比很强烈,形成了鲜明的节奏感。 但也掩盖了其整体求变化而个别笔画法度模糊的一面。 比如早期的用笔横画就是一根较细的线条,竖画就是一根较粗的竖顿。 虽然横竖间有了反差和变化但笔画本身却比较简单化。 在粗画与细画的变化中他是比较用心的进行了琢磨,比如有的字是左重右轻, 有的字是右重左轻,还有上下轻重变化和中宫重敛四边轻出等设计。 这些变化都是借鉴了先人乃至当代名家的一些长处和经验,比如启功先生的楷书结构就有轻重缓急的一些讲究。 延长与缩短的变化也是范曾楷书中的特点,比如有时收短撇的长度又拉长捺的长度,就会有挺拔之感,如在写“天”字和“夫”字时,有的字很夸张的拉长竖钩的长度也是为了这个目的。 所以他后期的字体比前期的更显竖长。 总之,范曾书法的结构是既有特点也有缺憾,但不失一种具有独特面貌和审美的字体。 更多介绍,请参见名人字画网的另一篇文章:范曾国画作品《竹林幽兴》书法作品拍卖以下主要是2007年范曾部分书法作品拍卖成交记录。 范曾书法作品拍卖价格尺寸拍卖时间《扎西德勒》88. 00万137×35cm2017-08-271987年作 行书 立轴11. 00万131×40cm2017-06-261978年作 行书毛主席词 镜心34. 50万62×27cm2017-06-19书法 镜心 纸本水墨31. 625万132×64cm2017-06-17书法 镜心 纸本水墨178. 25万176×94cm2015-11-21行书七言联 镜心 水墨纸本32. 20万138×34. 5cm×22017-06-10行书龙门对 镜心 水墨纸本71. 30万137. 5×34. 5cm×22017-06-022002年作 行书《过武候庐》32. 20万97×45cm2017-06-02 发布时间:2024-06-16 08:20:46 来源:富达裕 链接:https://www.fudayu.com/p/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