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达裕
今日更新: 10 文章: 3474 访问量: 752179

富裕达 FuDaYu.Com 专注于古典文化知识分享与交流,最全面的古玩知识文库,带您了解中华文化经典藏品,弘扬中华精神。

261
锛:开垦土地的农具。形状接近斧;不同处:大多斧为双面刃,锛只是偏刃。锛背面微拱,长方口或菱形口銎,銎内置曲形横柄。同样,青铜锛缘自新石器时代石锛;既用于农业,也是平木的主要工具。古代没有刨子,木料平整..
3个月前
254
铲:铲土、耘苗、除草和松碎表土的农具。铲古称钱。 《释名》:铲,平削也。《广雅》:铲柄长二尺,刃宽二寸,以铲地除草。《诗周颂臣工》 :庤乃钱镈,钱就是铲。又谓刬,其与铲的音义皆同。青铜铲的形制同样缘自新..
3个月前
315
西汉铜勺,通长20cm宽9.5cm,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铜勺是古代中国商周至秦汉时期生活中常用的青铜工具。从商代中后期开始,铜勺便频繁出现,出土的青铜酒器中常常辅以勺。铜勺为挹取工具,商周时期主要用来挹酒。《周..
3个月前
223
青铜农具的发现及讨论。中国古代社会是否使用青铜农具?田野发掘发现的商周青铜农具甚少,石制农具甚多。关于这个问题目前学术界有两种意见:1). 商周不用青铜农器,而用木、石.蚌壳等农器。理由:青铜珍贵,不允许..
3个月前
208
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汉代铜撮,分为大中小三件,口径依次为 3.2、1.8、1.3 厘米。古代是以撮为最小的容量单位,十撮为一勺,十勺为一合,十合为一升,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撮是以拇指、食指、中指,三指抓物..
3个月前
406
西汉铜量器 章丘区博物馆藏​一、汉代1 石 = 四钧 = 29760 克1 钧 = 三十斤 = 7440 克1 斤 = 16 两 = 248 克= 液体250 毫升1 两 = 24 铢 = 15.625 克1 圭= 0.5 克1 撮 = 2 克1 方寸匙 = 金石类2.74 克= 药末约2 克= ..
3个月前
202
战国商鞅方升,又称商鞅量,是战国时代秦国铜制量器,战国商鞅方升初置于重泉(陕西蒲城县),后转发至临地。战国商鞅方升出土于晚清时期,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战国商鞅方升,全长18.7厘米,升纵7厘米,横12.5厘米,..
3个月前
194
商代兽面纹青铜冑通高18.7厘米、口纵21厘米、口横18.6厘米、壁厚0.3厘米,重2.21千克1989年江西新干县大洋洲出土胄是一种用来防护头颈的装具。在我国古代,人们通常把护卫身体其他部位的装具称为甲,而把护卫头部的..
3个月前
259
弩是杀伤力较强的远射武器。弩机是木弩的铜质机件,装置于弩的后部。从目前考古发掘的情形来看,弩最早出现于春秋晚期的楚国地区。湖南长沙南郊扫把塘138号墓中出土的弩,弩臂为木制,用两段硬木合成,髹漆,通长51.8..
3个月前
234
矢镞是箭铤前端的锋刃,形体由一尖锐的锋和张开的两翼以及脊和铤组成。它的各部分专名是:前端的尖头称为前锋,两边称为翼,翼上的锐利部分称为刃,两翼下垂的刺称为后锋,后锋与脊相连处称为本,中间为脊,脊后端与..
3个月前
151
斗,是中国古代的衡器,作为中国古老的度量谷物的器具之一,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已经出现。汉新莽铜方斗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新莽(8 ~ 23 年)指王莽建立的新朝,是划分东汉和西汉的标志之一。全长 23..
3个月前
201
东汉建武二十一年斛。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斛是古代的计量器具,在汉代一斛等于十斗,大约能容纳40斤左右的谷子。南宋时期改一斛为五斗。东汉建武二十一年斛是东汉时期的一件铜器,原为宫廷御用量器,现藏于故宫博物..
3个月前
224
曾侯乙墓出土 青铜殳殳为五兵之一,古文作杸 殳为五兵之一,古文作杸。《说文殳部》:以杸殊人也。又兵器。《释名释兵》:殳,殊也,长丈二尺而无刃,有所撞挃于与车上,使殊离也。又《周礼夏官司戈盾》注: 殳如杖,..
3个月前
244
短柄高翘首有脊式大刀雷纹刀 现藏国家博馆 河南辉县琉璃阁150号墓出土这里指的是古代用于砍杀敌人的兵器,而不是日常生活所用的刀。商代晚期遗存中已有较多发现。直到青铜剑的普遍使用,才取代了青铜刀的作用。商周..
3个月前
201
短剑,近身杀伤性武器。《汉书邹阳传》:匕首窃发,颜师古注:匕首,短剑也,其首类匕,便于用也。《史记刺客列传》:使专诸置匕首于灸鱼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可见匕首有短到不及进食..
3个月前
402
楚王酓章剑剑长体,宽刃,有格,圆柱柄,有镡。剑身上刻有铭文15字:楚王酓璋为从口士,铸用剑口用征口。铭文记录了楚王酓璋为从征将士铸剑,作为征伐之用。此剑为1933年安徽寿县朱家集出土剑,古代贵族和战士随身佩..
3个月前
242
钺、鏚是同一类兵器,然而有大小的区别。《尚书顾命》上曰:钺、铖同兵类,脱胎斧。大者钺、小者铖。一人冕执钺,一人冠执铖。《说文》上曰:钺,大斧也,一名天戉。又《左传昭公十五年》:鏚钺秬鬯。孔颖达《疏》:俱..
3个月前
289
戈是商周时期兵器中最常见的一种。古称勾兵,是用以勾杀的兵器。戈由戈头、柲、柲冒和柲末的鐏构成。商和西周柲冒大多为木质,也有青铜铸的。柄末鐏的装置是东周时代发展起来的。考古发掘出土的戈,只剩青铜器铸的戈..
3个月前
192
用于冲刺的兵器。矛体分锋刃和骹两部分,锋分前锋和两翼,骹即矛的銎。商早期矛狭长,商晚期至春秋初世多阔刃,春秋中晚期以后又多作狭刃,且有血槽,形制变化较大。戈、矛是常用的进攻性兵器,需求量很大,故遗存也..
3个月前
275
《说文解字》:戟,有枝兵也。 是一种戈柲顶有矛形尖刺装置的兵器,少数是戈和刀的合体。以前者居多,后者仅限于西周时代。不论是戈、矛,戈和矛合体的,还是戈和刀合体,其形制都符合于有枝兵的特点,都是既可刺杀、..
3个月前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