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达裕
今日更新: 10 文章: 2426 访问量: 239947

富裕达 FuDaYu.Com 专注于古典文化知识分享与交流,最全面的古玩知识文库,带您了解中华文化经典藏品,弘扬中华精神。

《流民图草稿》,蒋兆和艺术研究的新发新!

蒋兆和先生(1904—1986)是20世纪极具变革思想的艺术家之一,被誉为领一代风骚的艺术巨匠。蒋兆和因中国美术史上的经典之作《流民图》而闻名,他在1949年以前的一系列关注民生的画作,给世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该画记录了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充满血和泪的历史。下面从庋藏多年其百余件作品中悉心甄选谨献蒋兆和1943年作丈二巨制《流民图草稿之一》,以飨藏家。非专业拍照,图片仅供参考,所有藏品信息以实物为准。

△蒋兆和《流民图草稿之一》

△蒋兆和《流民图草稿之一》局部-1

△蒋兆和《流民图草稿之一》局部-2

△蒋兆和《流民图草稿之一》局部-3

△蒋兆和《流民图草稿之一》局部-4

△蒋兆和《流民图草稿之一》局部-5

△蒋兆和《流民图草稿之一》局部-6

△蒋兆和《流民图草稿之一》局部-7

【题识】流民图草稿之一。民国三十二年,兆和。钤印:蒋兆和(白)、蒋五(朱)

我因为这个时代的洪流,冲进了人们心房中的痛苦,让我感觉到人生的悲哀,又让我兴奋到这个时代的伟大,一切的一切,使我不能忽视这个时代的造就,更不能抛弃时代给予大众的创伤。——蒋兆和

在20世纪初大文化背景的剧烈变动中,中国画坛并列涌现出两位宗师——徐悲鸿和蒋兆和。他们在中国水墨人物画领域共同开拓了一条现实主义创作道路,实现了由中国传统人物画向现代人物画的巨大转变。他们用中国的传统笔墨融合西方造型方式,以写实的手法深入刻画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以全新的艺术语言树起中国人物画历史的丰碑,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当时中国画坛的人物画创作中,蒋兆和风格独树一帜,在徐悲鸿的引导下于写实和写意之间推出了全新的现代水墨人物画技法。以写实技巧反映现实,体现了伟大人道主义之深刻思想性。蒋兆和的创作高峰期约于一九三六年至四八年,技巧与内容、西方素描与传统笔墨的互融,都取得出色的成果,被喻为二十世纪中国现实主义绘画的伟大作品之一 —《流民图》就是在这段期间面世的。

《流民图》是蒋兆和历时两年创作的纸本水墨设色中国人物画。1943年,时值抗战时期,蒋兆和在沦陷区北平,完成了《流民图》长卷。当时日本侵略者已践踏我国的半壁河山,中国人民水深火热的遭遇,是激发画家构思《流民图》创作的动机。最初,全幅画作高2米,宽27米,描绘了百余位流落北平街头的平民的形象。现仅存12米宽的上半卷,下半卷已不知所踪。1998年,蒋兆和夫人萧琼女士,将此半卷《流民图》,捐赠给中国美术馆。

《流民图》全以毛笔、水墨画出,其形象描绘之具体、深刻,在现代绘画史上是鲜见的。传统人物画由于一味追求写意性,加上公式化,近百年来很少有深刻描绘现实的作品。蒋兆和把西画素描手法引入中国画、每画一个人物都必求有生活依据,有相应的模特儿作参考。他适当吸取光影法刻画人物面部,但又以线描为主要造型手段─这是自近现代倡导写实主义绘画以来,在人物画领域所获得的巨大成果。

《流民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创作的最富震撼力的艺术作品之一,是蒋兆和的代表作。蒋兆和创作此画,从构思、搜集素材,到脱稿,约有10年之久,1943年10月首次在当时的北平太庙公展。全画卷以一片瓦砾为背景,用写实手法刻画了100多个深受战争灾难之苦的难民形象,描绘战乱中劳苦大众流离失所之惨状。

画面上有的乞讨,有的痛哭亡人,有的正要悬梁自缢,还有流浪汉、孤儿孤女、鳏寡孤独等等,皆近乎真人大小,个个栩栩如生。因画卷展示了由日寇侵华而造成的民族灾难,为日寇所不容,故仅展半日,即被宪兵队查禁。不久,《流民图》在上海展出时又被当局将原作变相收走,从此杳无音信。直到上世纪50年代初,才意外地在上海某银行的地下室爵找到《流民图》,但该长卷已被腐蚀掉了10余米,只有画卷中心部分还残存着,幸存下来的这一半现在是中国美术馆的镇馆之宝。

《流民图》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最重要的人物画创作之一,其思想史价值不可估量:现实主义的创作观念,写实主义的语言风格,是对民族、国家和人民苦难境遇的真切写照。整幅画作中的人物形象,以等身体量造型,更是营造了国破家亡,百姓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

这些失去生命尊严甚至是生命的“流民”,有因灾荒进城的灾民、饥民,也有因战争所迫进城的难民。诚如蒋兆和所言,“识吾画者皆是天下之穷人,唯我所同情者,乃道旁之饿殍。”

《流民图》是一件见证了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人民苦难记忆的历史画,画作中闪耀的人道主义精神,时刻警醒着我们反思艺术的价值和意义,反思艺术的终极关怀的问题。《流民图》在画史上的地位不在一一赘述。

此幅《流民图草稿之一》,画卷右端以残垣断壁为背景,起始是一位拄棍老人,他身边还有一位卧地的老者,已经气息奄奄,二位妇女和一个牵驴人围着他,毫无办法。再往下,是抱锄的青年农民和他的饥饿的家眷……值得一提的是,画中钤“蒋五”印章,据称是1942至1943年蒋兆和在天津镌刻并使用,故是作极有可能亦作于天津期间。

今有幸重磅释出尘封80年的蒋兆和艺术生涯中的如此绝世之作,可谓蒋兆和艺术研究的新发新。虽经岁月苍桑,仍历久弥新,品相完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收藏和投资的契机,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美术史料价值、社会价值、政治价值和收藏价值。此番现身实为机缘难得,颇堪珍视。必将轰动美术界,引发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

附:《流民图》 上半卷 200×1202cm

更新于:5个月前